古人有“以象为战,故曰象棋”的说法。象棋本字是象,不是“相”,中国象棋中有“相”,是为了与另一方的“象”相区别,正如一方有“卒”另方是“兵”一样。用象作战,这在古代的中国和外国均是事实。据史载:明永乐四年,在云南与安南的边界战争:“敌驱象来战,张辅以画狮蒙马冲之,翼以神机火器,象皆反走,敌大溃……。”这句话的意思是:张辅将军用画成狮形的布蒙住马冲锋,两翼配合火枪火炮,象因受惊反走冲撞,敌人遂全线崩溃。明洪武四年(1371)国内进行统一战争:“……傅友德进围成都,身中流矢不退,将士殊死战,突其象阵,象反走,躏藉死者甚众,遂降成都”。这段记载表明战争中用象列阵,并能踏死人。公元前324-298年统一北印度的孔雀王朝的陆军,包括步、骑、车、象四个主要兵种。对于象战的研究,证明我国近古的明代仍有象战,这对“我国无象战,因此象棋不是中国发明”的说法,也是据理实驳。又据《楚辞》中有“蓖蔽象棋”的记载,这是在公元前403-221的战国时代,要早于印度孔雀王朝时代。
军旅舞蹈,古代称为“象武”或“象舞”。据《礼*仲尼燕居》:“下管象武”。注:“象武,武舞也。”这是说,象舞是象征武士战斗的舞蹈,故又称象武。
“象尊”是名贵的出土文物(古代酒器)。以全刻象形而得名。据《周礼*春官*司尊彝》:“其再献用两象尊。”注:“象尊以象凤凰,或曰‘以象骨饰尊’。”王肃谓全刻象形,凿背为尊。阮谌礼图谓画象以为饰(见《诗经·鲁颂·閟宫》“仪尊将将”疏)。然据后世出士文物证明,王肃“全刻象形”之说为正确。
“象辞”是《易》之爻辞。卦有六画,谓之六爻。爻名有所象,谓之“象辞”。“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为象。”也就是说,“象辞”也是爻之名有所象。近来国际上有学者认为象棋是中国《易经》的各种象征,从而突破了某些国外棋史学界一贯认为中国象棋是由印度传入的传统看法。
明白了上述各种“象”的解释,则象棋一词的由来也就有了依据。故《潜确居类说》认为象棋“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而得名的。这一说法早在汉代学者刘向的《说苑》中便提出来了。尽管“象棋”名称之由来,众说纷纭,而综合考证上述“象战”、“象武”、“象尊”、“象辞”等名称的由来,便可佐证“象棋”名称是以“战争之象为棋势”而得名的更为确切合理了。
象棋史话——象战/象武/象尊/象辞/象棋
牧野流星 200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