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春,三月。 素有“花都”之称的中原重镇洛阳被秦王李世民的十余万大军围了个水泄不通,这已是围城 的第六个月了。旷日持久的战争阴云,使城里城外的士卒百姓均感到困苦不堪。对于双方的主帅 来说,不管是洛阳城里谮称帝号的王世充,还是城外吊民伐罪的天策府上将,这种等待和僵持都 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在洛阳城南龙门的东山,此时有三位商旅打扮的游客正在山间石径上拾阶而上。为首的一人 年纪在二十开外,中等身材,面色黝黑,神情冷峻坚毅;另两人看上去已年过四旬,皮肤白净, 体形单薄,商人的装束掩不住他们浑身的儒雅气息。原来,这为首的年轻人正是唐高组李渊的次 子、天策府上将、秦王李世民,陪同者乃是他的两位属吏、被时人称为“房谋杜断”的房玄龄与 杜如晦。只因洛阳战事久拖不决,房杜二人怕秦王闷出病来,又听说附近的东山风景秀丽,这才 劝说秦王微服出游。好在洛阳城外几乎全是大唐的军队,而秦王本人也是一等一的武林高手,安 全问题倒不必担心。 “主公请看,前面有一道观,甚是雄伟,我们何不进去看看,歇息一会再上山?”,见两边 游人不多,房玄龄压低了声音征询秦王的意见。 “哦?”,秦王李世民象是从沉思中惊醒过来,忙定睛观瞧,果见前面半山腰上矗立着一座 殿阁巍峨的道观,正门上赫然写着“玄妙观”三个大字,遂颌首应允:“也好”。三人鱼贯走进 道观,猛抬头见一人立于观门内,恰似早已迎候在此一般。此人身着道士衣冠,峨冠博带,衣袂 飘飘,背负长剑,颏下几绺黑色长髯,竟有股说不出的仙风道骨、飘逸出尘。秦王李世民自十八 岁助父起兵,可谓阅人多矣,竟也不由自主地目光为其吸引。 那道人也在上下打量着李世民,目光炯炯,眉宇间的神情似笑非笑,见秦王也在回望他,猛 然开口朗声问道:“来者可是圣人秦王?” 秦王心中暗惊,觉得此人素不相识,一时认也不是,不认也不是。只得含糊问道:“高士 是——?” “贫道王远知。” 此言一出,三人均相顾愕然。原来,这王远知却是隋末唐初时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算起来 也该有花甲之年了,为道教茅山派第十代宗师,民间多传闻此人乃预知过去未来之事的得道高 人,隋文帝、炀帝都曾授官与他,却被他坚辞不受,仍旧云游于各地,只是不知何以在这战火纷 飞的洛阳城外相遇。 “此观观主乃是贫道的老友,他留我在此小住几日,不意有缘得遇秦王殿下”,远知道人似 看出了三人的疑惑,主动道破。又细瞧了房杜二人几眼,捻须微笑道:“这两位定是房玄龄与杜 如晦先生了”。 “高士何以知之?”,房杜二人几乎是同声问道。 “哈哈哈,天机不可泄露”,道人仰天大笑,抬手做了个“请”的姿势,“既来之,则安 之,三位贵客且到后面叙话”。 众人随着王远知,穿越正殿,又踏过一条小径,进了一个石室,但见石室中宽敞明亮,点着 香烛,香炉中轻烟袅袅,散发出阵阵檀木的宜人清香。青石铺地,摆着几张几案以及供人席地而 坐的蒲团。北面墙上悬挂着一幅太上老君的绣像,绣像下方镶着一竹条,上面刻着一行字:静能 格物,诚则通神。 宾主落座,有道童奉上香茗、时令水果后退下,屋里只剩四人。 远知笑问秦王:“穷山僻野,陈设粗疏,无以奉殿下。不知秦王可有兴对弈一局,以补贫道 待客不周之过?” “哦?本王自幼对象戏情有独钟,今日有缘得遇道长,正要讨教一局呢”,秦王欣然应允。 远知道人起身拿来棋具,那是一副古拙的木质象棋,和石室的风格浑然天成。房杜二人分列秦王 左右观看。 秦王执红先行,正想摆上拿手的当头炮,猛醒到此乃高士修炼之地,岂可杀戮太过,临时变 招挺了三兵,以“仙人指路”开局。 道人捻须微笑,略一沉吟,抬手飞了一步左象。 开局伊始,风平浪静,道人的声音平和温暖,似来自遥远的天际。 “秦王,你知道你的名字由来吗?” “知道”,秦王目视棋局,随口答道。 “是不是你满月的那一天,有一位道长到了你家,见到你后说了一句“此子年二十,当济世 安民”,你父亲才给你取名“世民”的?” “你——”,秦王猛然抬头直视道人,惊愕不已,这个秘密只有他和家人才知道。 “二十三年了”,道人一声轻叹,“在世人的眼里,你是至高无上的秦王;在我这方外之人 眼里,你不过是个天赋异禀的孩子啊”。 秦王的眼里掠过一丝愧疚,道人心知是为了他父亲李渊事后追杀的事。也不点破,只轻击棋 盘道:“殿下,该你走棋了”。 此时棋局已入中盘,双方短兵相接,刀光剑影,道人的问话变得低沉而短促。 “济世安民,你做到了吗?” “没有,方今干戈未息,王世充、竇建德虎视眈眈,何以济世安民?” “王世充、竇建德天怒人怨,不足为患”,道人随手落下一子,“济世安民,你将来能做到 吗?” “不能,我的兄长李建成已被立为太子,他也许能做到吧” “如果你是太子,当如何济世安民?” “我——”,秦王欲要不答,见道人似凝神等待,只得稳稳心神答道:“轻徭役,薄赋税, 与民休养生息。然后导之以礼义,辅之以法典,集思广益,求贤纳谏,天下可治矣。” “恩,好”,道人微微点头。 “道长,我残士少兵,是不是败局已定?”棋入残局,秦王似有不支。 “棋如人生,当你走到一个重要关头的时候,后悔和怯懦已无济于事,只能是尽人事,安天 命了”。 “我不过是一介藩王,永远不可能实现济世安民的抱负,难道这就是我的天命吗?”秦王的 声音有点发颤。 “如果你的天命仅是个藩王,为何你不象你的弟弟元吉那样庸碌无为,为何这大唐的天下十 之八九是你打下来的,为何你的手下谋臣如雨猛将如云?”,道人的声调变得激昂,“你已挟不 赏之功,不管你怎样想怎样做,你的父亲和弟弟都会认为你想当太子。再说,你的手下陪着你东 征西讨,出生入死,他们的心中也有着建功立业的豪情,你就忍心看着他们湮没无闻,甚至任人 宰割吗?” “可是——”,秦王欲说出夺嫡之谋的不合礼教,却被道人打断,“从你满月的那一天起, 我就断定你将成为“济世安民”的一代明君。如果你真的自信自己能担当历史的重任,那就拿出 你的勇气和智慧来,去夺取属于自己的“天命”吧”,道人长吁了一口气,“就象这盘棋一 样”。 秦王李世民的血脉賁张,一代枭雄的胆魄与智谋又岂是凡人所能揣度。就在电光火石之间, 秦王的独马在棋盘上纵横驰骋,竟以不可思议的妙手兑掉了黑方的两个悍卒。棋盘上只留下秦王 的双相和道人的单炮士象全。 “哈哈哈,和了。双相辅国,一帅功成,真天意也”,道人大笑着立起身来,面向秦王稽首 道:“五百年间出圣人,秦王殿下必为与秦皇汉武齐名的一代雄主,房杜二位先生必成千古名 相,愿三位善自珍重,贫道先行道贺了”。 “双相辅国可贺,一帅功成何喜?”,杜如晦的脸色似有不解,“秦王现为天策府上将,不 正是一帅吗?” “如晦弟有所不知,象戏中的将帅居九五之位,实为帝王的象征啊”,房玄龄略通弈道,抢 先解释道。 主臣三人面面相觑,君临天下的雄心和攀龙附凤的欣喜使他们的脸胀得微红,几乎就在同一 瞬间,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想到: “此时此刻,远在长安的太子李建成在干什么呢?” 后记: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太宗诏茅山道士王远知进京受封,远知辞已年迈,不就。 太宗只得依从,并赐法服,又于茅山为其建太平观以居之。
太宗三局 第一局 天命
知兵好战 2005-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