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下象棋,也喜欢下围棋。
我喜欢下棋,是从喜欢下象棋开始的。
那时候,我还真对下象棋热衷了好一阵子,特别是刚刚懂得什么“马走日字相走田,车行千里炮翻山,卒子过河左右弯”等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找人“决一雌雄”。
后来,我慢慢发现,下象棋的人大都对结果的输赢十分地在意,所以相互都兴悔棋,可悔来悔去,不仅悔出了许多的“和气”,也常常会悔出许多的“晦气”来,兴致自然就减了不少。
再后来,我发现这象棋下来下去,最终的目的,就是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来保全少数人的利益,甚至到最后,就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来保全一个人的利益!
这还不算,更可恶的是,象棋王国内部界限分明、等级森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这里体现的是“尽善尽美”、淋漓尽致!
还有,下象棋几乎所有的高招,不是如何发展壮大自己,而是尽可能的拖延、阻挡、威胁、牵制对手和保存自己的实力,乐意做苟延残喘的“维持会长”,还美其名曰“高手能看步不棋”!
当然,这仅仅是指“战略”问题。“战术”上则更加“阴险”,什么“别马腿”啦、什么“堵象眼”啦、什么“士升起”啦,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我想,这恐怕就是一切“官本位”的祖宗!
由于厌倦了象棋,我喜欢上了围棋。
围棋与象棋最大的不同,就是围棋中找不到“主帅”,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一模一样的。
在围棋中,没有楚河,也无所谓汉界,交战双方面对的是同一张“作战地图”。
最主要的是:敌我的兵力是一样的,双方的装备是一样的,所处的环境是一样的,就连“打吃”、“占地”规则以及最后的评判标准也是一样的。在这样的战斗中,“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气候天气以及一切的作战要素完全一致,应该最能够体现个人价值,也最容易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同时,围棋讲究“攻”与“守”的统一、“进”与“退”的统一、“取”与“舍”的统一、“活”与“死”的统一、“个人”与“集体”的统一,至于“破目”、“打劫”和“就地做活”,更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在这样的实战中,既可以通过打击对手“攻城掠地”,又可以避实就虚,建立自己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当然,学习围棋还有好多好处,比如培养一个人的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比如提高注意力、应变力和计算能力,比如增强一个人的组织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经受挫折的承受能力等等。
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那时候,能够想到的也只有这些了。但即使是这样一些粗浅的认识,也足以让一个正处在“叛逆时期”的高中生去爱“民”而远“官”了。
后来,我又了解到围棋是传说中的尧帝发明的,所以围棋中的平等思想,自然发端于原始社会的民主,而象棋从内容来看,至少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才萌芽的,因为严格的等级制度是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还有,中国象棋中没有明显的女性角色这样一个事实,也充分证明象棋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至于楚河、汉界之类的出现,更应该是在刘邦项羽之后了,这样想来,中国象棋的完善时间,应该是在汉武帝时期,在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因为象棋所体现出来的这种明显具有封建色彩的等级制度,已经发展到了十分完善的地步!
现在想起来,围棋与象棋,还是各有千秋的。可是,我却依然疾恶如仇,依然爱“民”而远“官”,依然“身居锥瓦小天地,胸怀日月大山河”,这也许是我当初学下棋时万万没有预料到的!
[ 作者:内蒙无名卒 | 更新时间:2005-02-15 | 浏览次数:25851次 ]
杂志首发文章版权归 内蒙无名卒 和 东萍象棋网络杂志 共同拥有
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文章出处为 东萍象棋网络杂志 或 http://www.dpxq.com 均可]